不锈钢及钛合金焊管生产线

多年经验,持续创新,值得信赖

全国咨询热线

13807358095

行业动态

您现在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那些从钢铁行业走出的大牛们,是高考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文章出处: 不锈钢行业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6-08
徐匡迪

徐匡迪上的小学中学在杭州都是重点,中学是杭州高级中学,到现在已经出了47位院士。因为喜爱音乐,高考原打算考艺术院校,但最终在建设新中国的激情鼓动下,考进了全国重点大学——北京钢铁工业学院。

不过,当时徐匡迪还不知冶金为何物。第一次看到炼钢炉,被吓了一跳,但后来成为冶金领域权威专家。

徐乐江

徐乐江,1959年4月生,山东新泰人。他曾是江西省乐安县鹏州公社小曹大队知青,并在江西华东地勘局261大队当过工人。恢复高考之后,他成为了1978年第一届大学生。1982年他从江西冶金学院毕业之后,去到了上海宝钢总厂。徐乐江在回忆这段时间曾感慨:我大学毕业正好赶上了中国和宝钢发展的最好的历史起点,这是历史的机遇。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个人的发展,一定是与国家的命运、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变迁紧密相连的。

王国栋

王国栋1966年从东北工学院钢铁冶金系钢铁压力加工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鞍钢小型厂工作,和师傅一样倒班、夹钳、换辊,上班8小时,20分钟操作,20分钟休息。那时他就下定了决心:要为我们国家钢铁工业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攀登上钢铁冶金科学的最高峰。这样的工作一干就是10年,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王国栋的强烈的学习愿望终于实现了,恢复高考后,他考取了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压力加工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于著名的轧钢专家张树堂教授。

许家印

许家印,1958年出生,河南周口太康县人。幼年的许家印,家境贫寒,常常面临辍学的窘境。生活的艰辛没有使许 家印放弃求学的信念,反而坚定了他“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1977年,许家印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马上报名,但因为时间仓促,没有考上。第二年,许家印花了5个月的时间准备复读再考。伴随地瓜和小麻油挨过了寒冬,1978年如愿考上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在人口达1000万的周口市,他的成绩位列前三。他也收到了父亲允诺的一份珍贵礼物——梅花表。

干勇

干勇在四川内江电力修造厂当技术员的第五个年头,即将恢复研究生考试的传闻吹到了内地,他在头脑敏锐的夫人姬秀琴的提醒下,开始抓紧复习功课,坚信将来肯定有用武之地。1979年秋天,干勇考入上海工业大学(现上海大学)冶金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导师是徐匡迪,那会儿徐是上海工业大学冶金工程系炼钢教研室主任。

郭广昌

1985年,18岁的郭广昌面临一次选择——高考,有意思的是,念理科的郭广昌竟然报考了复旦大学的哲学系。正是这两个关键的决定,几乎影响了郭广昌的一生。正是因为读了高中,才有了他后来的上大学的机会。而选择哲学,则是因为那时最热门的讲座,都在哲学领域。在大学时代,马克思是他的智力偶像,他整天琢磨的是“如何完成‘五四’未能完成的启蒙任务”,每晚与室友们讨论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大学期间,郭广昌曾有两次骑自行车游历的经历——一次到北京,一次到海南。游历的途中,郭广昌边走,边调查,边思考,既感受了经济特区火热的发展势头,也看到了不少社会问题。2001年郭广昌的复星进入钢铁业,仅以3.5亿元收购唐山建龙30%的股份,两年后又与老牌钢铁企业南京钢铁集团联合组建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复星世纪控股60%,并同时控制上一市公司南钢股份,这一年南钢就拿到了4. 89亿的净利润。

李茂津

1988年,19岁的李茂津从河北来到大邱庄。虽然他在高考后已经收到了师范大学抛出的橄榄枝,但就在同时,风起云涌的钢铁产业发展也在搅动着小小的大邱庄。几经考虑后,李茂津选择放弃学业,投入工厂参加工作,这个选择也决定了他未来一生的人生轨迹和发展方向。这一干就是11年!从一般职员到科长、再到副总、一直做到合资企业的总经理。1999年,三十而立的李茂津自主创业发展到现在的友发钢管集团! 

丁立国

丁立国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县度过了自己的中学时代。改革开放初期的新思想在他脑海里扎下了根,他不安于现状的心里埋下了经商的梦想。 那时在县城机关工作的父母更希望他能考重点高中、上名牌大学。然而丁立国对经商兴趣远远高于苦苦攻读,他设想着高中一毕业就到深圳打工。1989年,在父母的压力下,丁立国考上河北理工学院机械系。在两年的大学生活中,他始终没有忘记商场的诱惑。丁立国说,那几年机械的书没看多少,国内贸易、市场营销等经营管理类的书倒读了很多。1991年春天,即将毕业于河北理工学院机械系的丁立国连毕业证都没来得及领,就只身闯荡深圳,应聘到深圳市福田区物资局担任业务员。年轻的丁立国通过老家唐山这个全国重要的钢铁资源基地,先后为单位联系了几批钢材,到年底一算账,他竟然超过了物资局资深的老业务员,成为当年完成进货任务最多的职工。1993年,已经在深圳闯荡两年的丁立国作出一个重要决定―――回家乡唐山创业。丁立国说:“我还不清楚怎样管理企业,企业就开始盈利。”这一年丁立国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3000万。如今的德龙已成为全国中宽带钢行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和领先企业。

李留法

李留法出身于临汝镇一个贫农家庭,从小勤奋好学,1975年高中毕业后到临汝县第二化肥厂当临时工。厂里购买的一辆吉普车,李留法是第一任专职司机,以临汝镇为基点,日夜奔波在向洛阳、山东等地运煤送炭的运输线上。彼时于李留法,“挣钱已经不是全部,只想更多地见世面”。1980年9月,李留法被选优保送到河南大学中文系学习。大学四年的学习,使他开阔了眼界,增强了胆识。作为天瑞集团的掌舵者,李留法三十余年的南征北战和狩猎并购,天瑞集团已成为集水泥、旅游、铸造、钢铁为主体的多元化股份制企业集团。2016年,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400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197位,其下属铸造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合金钢铸造企业,是铁道部机车车辆配件产品的定点生产厂。 

马飚

马飚,男,壮族,1954年8月生,广西田阳人,1972年10月进入柳钢厂当工人,1978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学习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后就没有再回钢厂而是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委工作。现任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熊晓鸽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1956年,熊晓鸽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老军人家庭。父亲曾于1950年参加过抗美援朝,在上甘岭战役中被炸掉左腿,回国后转业后到湘潭钢铁厂当一名干部。不幸的是,随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出身问题成天挨批斗。 1972年,为儿子的前途考虑,父亲不到五十就办理了内退,让16岁的熊晓鸽顶职去轧钢分厂当了一名电工。 当时,湘钢是湖南第一大钢铁公司,钢城方圆十多公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万多职工。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人相当吃香,尤其在钢厂,自来水、煤气等都不要钱,隔三差五还发米、发油、发面,熊晓鸽成天与一帮厂矿子弟在一起唱歌、拉二胡,日子过得非常快活。 

四年后的1976年,“四人帮”垮台,隔年恢复高考。当了4年工人“老大哥”的熊晓鸽突然感觉“知识分子的春天要来了”,他决定抓住春天的尾巴。要说人的潜能是无穷的,复习了2个月,1978年7月20日,仅有初中文化的熊晓鸽就走进考场,并一举考上了湖南大学英语系,成为当年40.2万人的一份子,当年的高考录取率为6.5%。

本科毕业后,熊晓鸽先后在中科院、美国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商学院等高校深造。随后,又协助协助IDG创始人兼董事长麦戈文先生在中国创立太平洋风险技术基金(现更名为“IDG资本”),是最早将西方技术风险投资实践引入中国人士。

分享到:

咨询热线13807358095

扫一扫浏览手机网站